畢卡索

畢卡索一八八一年出生在西班牙的馬拉加港。他的父親是一位畫家,並且在美術學校教素描。所以畢卡索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,很早就開始畫畫,而且一開始就展現出他在會畫的天份。

但是除了畫畫之外,畢卡索其他的科目都很糟糕,所以他很討厭去上學。每天早上,他的父親都得親自把他送到學校,看著他坐進教室,他才會乖乖的待在教室裡。整天都在想著畫圖的事。

畢卡索對繪畫的喜愛,非常強烈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什麼地方,用什麼工具,他都能畫。畫在紙上、筆記上、牆壁上、沙地上等等,像是著了魔一樣,瘋狂的畫,旁邊就算發生了什麼事都不能影響到他。他那樣拼命的畫圖,好像不畫就沒辦法生活一樣。

畢卡索的父親很喜歡看鬥牛,只要有空,他就會帶畢卡索去看鬥牛。鬥牛場中成千上萬的人激動的樣子,以及鬥牛士鮮豔的披肩和勇敢英武的氣概,都會讓畢卡索異常興奮。他尤其是喜歡鬥牛場上那頭兇猛的牛,發瘋似的東闖西闖,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一樣。這些都再畢卡索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所以鬥牛成為他最喜歡表達的一個題材。

畢卡索的父親看到畢卡索對畫畫這麼有興趣,就在他小學畢業以後,把他送到可侖那皇家美術學校學畫畫,這市畢卡索最早接受的美術正規教育。因為他努力的練習,使得他美術天份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
就在畢卡索十三歲那一年,他的父親看了他的畫後,就把自己的調色盤和畫筆送給了畢卡索,而自己在也不畫畫,因為自己已經比不過畢卡索了。可見畢卡索十三歲就已經鋒芒畢露了。

後來他父親決定好好培養他,因為他父親相信畢卡索一定可以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畫家。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,讓畢卡索能到世界聞名的藝術之都─巴黎去深造。這一年,畢卡索才十九歲,他一到八黎,就受到孟克風格的影響。孟克的畫,用了許多扭曲的線條,讓人看了會感到莫名的恐懼。畢卡索就是被這分神秘感所吸引。

這個時期,他的畫中大量使用藍色,給人一種憂鬱的感覺。而且他畫的題材幾乎都以街上的乞丐和那些被忽視的人群為主。畫面上呈現了很濃的哀傷,似乎反映了畢卡索自己的孤寂。但是這些畫表達的是詩般的哀傷,而不是一種全然的絕望,令人感覺受到痛苦也是一種美感。

一九○五年左右,畢卡索再野獸派和後期印象主義的刺激下,逐漸的擺脫「藍色時期」那種憂鬱的情調,而風格轉變成充滿活力和堅毅型態。後來,他完成一幅作品─「亞威農的少女」。這幅畫的風格非常大膽,畢卡索破壞了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連續性,完全否定了人體的比例。整個畫布就像「破碎的玻璃」一樣,人也是支離破碎的。這一張畫,就是「立體派」的第一張畫。

雖然畢卡索的立體派,完全推翻了傳統的古典美。但並不代表畢卡索輕視古典主義。他曾經花一年的時間,每天到博物館臨摹一張古典時期的畫。所謂的臨摹並不是模仿,而是以它相同的題材和結構,用立體派的空間來嘗試。為了這張畫,他畫了許多草圖,花了很多時間才完成。可見他對古典美術仍然有相當的重視。

到了晚年,畢卡索搬到法國南部的海濱,每天從下午走進畫室開始工作,就一直到深夜兩點才休息,從不間斷。因此他的創作數量非常豐富,雖然那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,但他畫畫的速度仍然很迅速,好像不必思考,就能創造出驚人的傑作。

畢卡索於一九七二年去世,被尊稱為「立體派之父」。

畢卡索可以說是現代最偉大的藝術家,因為他是現代藝術的領導者二十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位藝術家。如果沒有他,可能現代藝術會變成另一個樣子。畢卡索的成就就是靠他的天份加努力得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