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精神:
依照年度課程教學計畫進行教學活動,適時回應家長意見與期望。
教學目標:
打造更理想的學生學習環境,親師共同合作,使學生快樂學習。
教學態度:
努力探求學生的需要,進行師生雙向溝通交流,尊重學生身心發展需求,鼓勵學生「做中學」。
生活常規:
以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心態為核心,鼓勵學生自動自發熱心服務,重視班級團體榮譽並表揚優良行為。
班級經營:
一視同仁對待學生,不受其外在影響,我要讓他們都能得到我的關懷與重視。
課程教材:
以各領域教學指引為依歸,確實掌握教學進度,注意學生學習成效。
評量方式:
學生是完整、獨特,不可取代的個體,教師應尊重多元發展智慧。學生能發展或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、培養正確良好的學習態度(包括同學間的合作學習、相互觀摩、按時繳交作業…)、能選擇並運用適當的學習工具,將遠比紙筆測驗結果更重要,也是教師評比學習成效之重要依據。
配合多元評量的趨勢,學習成績不限於定期考查成績,例如:習作表現、短文寫作、閱讀心得、札記報告、資料搜尋…都列入成績評量,缺交作業將喪失該項考評成績。
學習態度(熱誠)、工具能力(技能)、語文表達(情意)、紙筆測驗(知識),四種成績並重。
日常生活優良表現:團體合作、熱心服務...予以加重計分。
閱讀指導:
課外閱讀能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、豐富視野並提升生活素養,將定期要求撰寫閱讀心得報告,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。
教學不是教書,差別在於態度,是習慣是自然,更是一種生活。
親師共同合作,打造更理想的教學環境,使學生快樂學習和生活。